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咨询 > 正文

乐山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的意义?

郭沫若故居是一座珍贵的历史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的居所,它见证了郭沫若的成长、思想和创作历程,承载了他的文学成就和革命精神。郭沫若故居不仅是一处重要的文化纪念地,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见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郭沫若的精神传承,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沂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院内有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和牡丹。         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过垂花门,是由东西厢房和俩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和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迎面五间正房是郭老的卧室、写字间和客厅,均按原状陈设展览。         郭沫若先生自“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活跃在我国文化科学战线上,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史学、古文字学方面成就非凡,而且还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会活动家。生平展正是按照这一主线,通过郭老的手稿、著作、历史图片与其它展品,介绍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在诗歌、戏剧、文艺理论、古文字与古代社会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成就,介绍了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中的历史功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在科学文化教育战线及国际交往、和平运动等方面的不朽贡献。为使观众能对郭老有更深刻的了解,专题陈列室还将郭老在各个学术领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进行专题介绍。         郭沫若故居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乐山郭沫若故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